更新时间:
免税一手香烟货源批发代理《今日汇总》
免税一手香烟货源批发代理2025已更新(2025已更新)
免税一手香烟货源批发代理《今日汇总》2025已更新(今日/推荐)
免税一手香烟货源批发代理
免税一手香烟货源批发代理
7天24小时人工电话为您服务、免税一手香烟货源批发代理服务团队在调度中心的统筹调配下,泊寓智能锁线下专业全国及各地区售后人员服务团队等专属服务,整个报修流程规范有序,后期同步跟踪查询公开透明。
所有售后团队均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所用产品配件均为原厂直供,
免税一手香烟货源批发代理
泊免税一手香烟货源批发代理全国服务区域:
免税一手香烟货源批发代理受理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徐汇区、黄浦区、杨浦区、虹口区、闵行区、长宁区、普陀区、宝山区、静安区、闸北区、卢湾区、松江区、嘉定区、南汇区、金山区、青浦区、奉贤区)
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
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
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市,浏阳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武汉、长沙、合肥、成都、南宁、杭州、广州、郑州、太原、济南、海口、哈尔滨、昆明、西安、福州、南宁、长春、沈阳、兰州、贵阳、湖州、南昌、深圳、东莞、珠海、常州、宁波、温州、绍兴、南通、苏州、张家港、徐州、宿迁、盐城、淮安、淮南、南通、泰州、昆山、扬州、无锡、北海、镇江、铜陵、滁州、芜湖、青岛、绵阳、咸阳、银川、嘉兴、佛山、宜昌、襄阳、株洲、柳州、安庆、黄石、怀化、岳阳、咸宁、石家庄、桂林、连云港、廊坊、大连、大庆、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鞍山、齐齐哈尔、荆州、烟台、洛阳、柳州、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研究助理
王佳一
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S1060123070023
平安观点:
行业回顾及投资逻辑:行业行情表现尚可,业绩将迎来拐点 。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上市公司业绩仍承压,但三季度相比上半年利润降幅有收窄趋势。年初以来,行业指数经历两次探底反弹,整体向上。在经历9月24日至今(12月10日)的快速反弹之后,行业指数涨幅为16.08%,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排名第9,表现尚可。截至三季度末,行业的基金持仓处于低位。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信创、AIGC、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将在未来加快发展,相应主题将在二级市场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我们维持对计算机行业“强于大市”的评级。
信创工程市场空间巨大,财政支持有望加速需求释放。我国信创产业的发展将按照“2+8+N”的落地体系逐步展开,党政信创先行,金融、电信等八大行业紧随其后。1)政策方面:信创利好政策密集发布,党政信创将加速推进;2)资金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财政部专项资金支持以及化债政策的落地将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拉升政府信创采购需求;3)项目方面:2024年以来,党政及行业端信创项目招投标持续推进;4)产品方面:华为拥有较为完整的信创产品体系,将是我国信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信创工程市场空间巨大。根据我们的测算,2024-2028年,我国信创PC和服务器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
大模型发展拉升AI算力需求,国产AI芯片逐渐崛起。大模型的持续迭代升级将为AI芯片及服务器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根据我们的测算,AI服务器的市场规模为2301亿美元。如果再考虑问答场景之外的推理场景,AI服务器的市场规模将更加巨大。当前,国内AI芯片产品发展势头良好,部分产品已可对标国际主流。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了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受最终规则的影响,美国高端AI芯片的对华出口将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在此背景下,我国国产AI芯片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国内智算基础设施陆续投建、互联网云支出势头不减,国产AI芯片算力市场将持续高景气。
AI+端侧、教育、办公等领域应用落地提速,AIGC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当前全球大模型竞争依然白热化,有望加速AI在各场景的落地:1)端侧智能:端侧Agent因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关注。2)AI+教育:大模型在教育领域有丰富的落地场景。3)AI+办公:微软Copilot及金山办公WPS AI全新定价体系的推出,使得AI提升单客户价值量的逻辑进一步被验证。4)AI+金融:我们看好AI+金融应用为行业提供全新生产力支持。5)AI+医疗:医疗信息化相关政策陆续出台,AI+医疗创新应用重要性得到不断强调。我们认为,随着国产大模型的逐步成熟,以及大模型在我国教育、办公等行业场景的持续落地,参考我国数字经济的巨大体量,我国AIGC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低空经济政策持续催化,eVTOL试点城市确立有望加速产业布局。低空经济是以eVTOL飞行器为重要牵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形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政策推动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近期空军表态支持五省低空改革,中央空管委确定六个eVTOL试点城市,有望进一步加速产业布局。据赛迪顾问统计,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同比增长33.8%,预测到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我们认为,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地方积极布局的背景下,低空经济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具体来看,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低空飞行保障等细分行业均将受益于低空经济的发展。
投资建议:展望2025年,结合计算机行业业绩拐点的来临以及新质生产力未来的发展预期,我们看好三条投资主线:1)受地方化债推动业绩改善最为直接的信创产业;2)算力需求巨大且国产芯片逐渐崛起,端侧及行业侧应用持续落地的AIGC产业;3)政策持续催化,产业布局加速的低空经济产业。我们认为,信创、AIGC、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将在未来加快发展,相应主题将在二级市场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我们维持对计算机行业“强于大市”的评级。
风险提示:1)信创产业发展不及预期。2)大模型产品的应用落地低于预期。3)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01
行业行情表现尚可,业绩将迎来拐点
1.1 基本面:业绩仍承压,但三季度相比上半年利润降幅有收窄趋势
业绩仍承压,但三季度相比上半年利润降幅有收窄趋势。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实现8581.38亿元,同比增长5.72%(vs YoY 1.75%,2023Q1-3);归母净利润合计实现167.22亿元,同比下降29.80%(vs YoY 4.11%,2023Q1-3);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实现97.34亿元,同比下降27.34%( vs YoY -27.44%,2023Q1-3 )。2024年第三季度,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3092.88亿元,同比增长3.12%(vs YoY 7.21%,2024H1),归母净利润合计实现78.17亿元,同比下降3%(vs YoY -44.69% ,2024H1),归母净利润第三季度降幅相比上半年收窄;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实现52.04亿元,同比下降17.97%(vs YoY -40.64%, 2024H1 ),扣非归母净利润第三季度降幅相比上半年亦收窄。整体来看,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平稳增长,利润仍然承压,但三季度相比上半年利润降幅有收窄趋势。
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上市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5.24%,同比下降1.78个百分点,相比2023年全年下降2.09个百分点,我们判断,是因为下游客户需求增速处于较低水平,导致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整体毛利率下降。在费用端,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上市公司整体期间费用率为23.13%,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98%、5.35%、9.62%,同比分别下降0.48个百分点、0.23个百分点、0.62个百分点。鉴于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三项费用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中员工薪酬占比高,我们判断,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以及研发费用率的下降,或是因为行业上市公司对员工人数的控制。分季度看,2024年第三季度,行业上市公司整体期间费用率为22.04%,相比2024年上半年下降1.70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59%、5.03%、9.10%,相比2024年上半年分别下降0.61个百分点、0.51个百分点、0.81个百分点。行业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期间费用率相比上半年下降,或体现了控制员工人数对公司费控的持续成效。
计算机设备业绩表现好于软件开发和IT服务。按申万二级行业分类,计算机行业可分为计算机设备、软件开发和IT服务。2024年前三季度,计算机设备子行业(89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归母净利润合计、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的增长情况分别为+14.27%、+10.81%、+11.60%,软件开发子行业(139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归母净利润合计、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的增长情况分别为+2.07%、亏损扩大、亏损扩大, IT服务子行业(132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归母净利润合计、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的增长情况分别为+1.78%、-71.04%、-89.10%。分季度看,2024年第三季度,计算机设备子行业营业收入合计、归母净利润合计、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的增长情况分别为+16.53%、+21.22%、+3.07%,软件开发子行业营业收入合计、归母净利润合计、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的增长情况分别为-7.34%、-80.73%、由盈转亏, IT服务子行业营业收入合计、归母净利润合计、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的增长情况分别为-0.13%、-26.18%、-27.83%。从二级行业分类看,计算机设备业绩表现好于软件开发和IT服务,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在下游需求增速处于较低水平的背景下,硬件设备的刚需程度高于软件与服务。
算力、智能汽车、华为产业链等板块景气度相对较高。按主营业务分类,我们将申万计算机行业360家上市公司分为算力、信创、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华为产业链、工业软件与智能制造、视频安防、金融IT、医疗IT等板块。根据我们的统计, 2024年前三季度,在营收端,算力、智能汽车、华为产业链、智慧矿山、人工智能、工业软件与智能制造等板块景气度相对较高,营收增速分别为35.69%、23.64%、17.27%、12.02%、10.64%、9.78%,超过计算机行业整体增速;在利润端(以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参考),信创、物联网板块利润扭亏为盈,算力、智能汽车、智慧矿山、工业软件与智能制造板块利润实现正增长。2024年第三季度,在营收端,算力、智能汽车、华为产业链、人工智能、信创、教育信息化等板块景气度相对较高,增速分别为44.59%、22.36%、19.52%、9.34%、5.90%、4.94%,超过计算机行业整体增速;在利润端(以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参考),物联网、系统集成板块利润扭亏为盈,信创、多媒体视讯板块利润亏损收窄,智能汽车、算力、教育信息化、华为产业链板块利润实现正增长。
1.2 行情回顾:行业指数经历两次探底反弹,整体向上
年初以来,行业指数经历两次探底反弹,整体向上,行业指数涨幅为正。
1)1月至2月初,随着行业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承压风险的持续释放,行业指数快速回调,到2月5日,回调到年初以来的最低点。
2)之后,2024年春节期间,OpenAI在官网正式发布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全球视频大模型领域实现里程碑式进展,受Sora大模型发布的事件驱动,AIGC主题表现亮眼。另外,2024年3月,低空经济写入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主题表现强势。在AIGC、低空经济等主题的有力推动下,计算机行业指数快速反弹,至3月20日,反弹到年初以来的最高点。
3)其后,3月下旬开始,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度业绩承压风险开始释放,行业指数从高点开始震荡下行。随着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报的陆续披露,当期业绩下滑幅度较大对行业指数的压力较大,行业行情自3月下旬之后整体处于下行态势。
4)3月下跌之后,在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持续承压以及市场流动性持续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行业指数开始了连续六个月(3-8月)的下跌,从3月20日的收盘价4086.45点,到8月27日的收盘价2805.53点,区间降幅达到31.35%。
5)8月27日,计算机行业指数收于2805.53点,为近10年(2015年1月5日至今)的最低收盘价,当日,申万计算机指数PE(TTM)为40.4倍,位于2015年至今的4%分位水平,估值处于近10年的历史低位。之后,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披露完毕,业绩承压的预期落地,行业市盈率开始有所恢复,行业指数开启小幅反弹。
6)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此次新闻发布会,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大金融管理部门共同释放支持实体经济、稳定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信号,一方面货币政策总量上实施降准降息、优化房地产政策;另一方面三部门合力从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活跃并购重组等方面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提高上市公司投资质量。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当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9月27日,央行发布公告,决定自2024年9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6%。9月下旬以来,一揽子政策“组合拳”的出台,显著提振了资本市场信心,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改善,计算机行业指数自9月24日起明显反弹。9月24日至12月10日,计算机行业指数大涨63.22%,带动年初至今计算机行业指数上涨16.08%。
行业指数年累计涨幅跑输沪深300,位列第9位。截至到2024年12月10日,申万计算机指数上涨16.08%,跑输沪深300指数0.37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9位,排名相对靠前。从9月24日市场反弹至12月10日,申万计算机指数涨幅达63.22%,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位,计算机行业在近期的市场反弹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弹性。
1.3基金持仓:行业的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公募基金2024年三季报数据,按申万行业分类,计算机行业2024年三季度的基金重仓持股比例为1.06%,相比2024年二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排名第14位。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计算机行业的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已经连续六个季度下降。计算机行业前三季度在基金重仓持股比例的持续下降,也与计算机行业行情年初至9月下旬之前的不佳表现相匹配。年初至9月23日,计算机指数下跌28.88%,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排名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综合)。截至三季度末,行业偏低的基金持仓为基金未来的加仓提供了较大的增长空间。
1.4行业估值:估值目前处于历史相对较高水平
截至12月10日,计算机行业估值目前处于历史相对较高水平。根据我们的统计,2015年以来,申万计算机行业指数历史市盈率(TTM)中位数为57.7倍。12月10日,计算机行业指数市盈率(TTM)为75.3倍,在历史市盈率中位数水平之上,处于历史87%分位,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位。行业指数当前市盈率分位偏高,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1)业绩承压;2)自9月24日至12月10日,行业行情反弹较快。
1.5 行业展望:行业将迎来业绩拐点,新质生产力将加快发展
财政发力地方化债,地方化债压力大大减轻。202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副部长廖岷、王东伟、郭婷婷出席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蓝佛安部长表示,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化债压力,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需要强调的是,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这项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措施落地。在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了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有关政策情况。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同时,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两项政策累计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蓝佛安部长表示,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地方利息支出6000亿元左右。
行业将迎来业绩拐点,新质生产力将加快发展。我们判断,2025年,随着地方化债政策的落地,地方政府扩大财政支出的能力将得到有力增强。作为计算机行业公司的重要客户,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能力的增强,将加速计算机行业公司的营收增速。在此背景下,行业的激烈竞争将有望得到缓解,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有望提升。同时,行业上市公司的减值情况也将得到改善,叠加人员管控的效果,我们认为,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将在2025年迎来拐点。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我们认为,在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新质生产力将持续得到政策的大力推动。展望2025年,结合计算机行业业绩拐点的来临以及新质生产力未来的发展预期,我们看好三条投资主线:1)受地方化债推动业绩改善最为直接的信创产业(包括华为产业链);2)算力需求巨大且国产芯片逐渐崛起,端侧及行业侧应用持续落地的AIGC产业;3)政策持续催化,产业布局加速的低空经济产业。我们认为,信创、AIGC、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将在未来加快发展,相应主题将在二级市场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我们维持对计算机行业“强于大市”的评级。
02
信创工程市场空间巨大,财政支持有望加速需求释放
2.1 美国对华科技封锁逐渐趋严,倒逼我国信创产业发展
美国筑起科技产业“小院高墙”,倒逼我国信创产业发展。2013年,斯诺登事件爆发,引发全球对信息安全的关注,海外体系的可靠性受到质疑;2019年,美国将华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国际供应链开始撕裂,供应链风险开始显现;2022年8月,美国出台《科学与芯片法案》,科技正在变成其“小院高墙”,中美脱钩风险进一步加大,我国信息安全、供应链安全压力增加,关键技术“卡脖子”风险加大。在此背景下,我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提上日程,信创工程启动,旨在建立起中国自主可控的基础软硬件体系。
美国对华科技封锁逐渐趋严,“实体清单”持续“增厚”。2022年10月,BIS发布一项临时规则,主要对美国《出口管制条例》的部分内容作出修订和更新,将中国31家企业列入“未经核实清单”,以针对中国的先进计算半导体芯片、超级计算机以及特定半导体制造行业加强出口管制,被视为针对中国的“芯片禁令”;同年12月长江存储、上海微电子、寒武纪等36家半导体相关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并采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包含美国技术/产品/软件的物项,都将受到约束。2023年10月,BIS发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在临时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严对人工智能相关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限制,同时本次将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13家中国实体增列入“实体清单”。2024年12月2日,BIS又将与中国半导体产业相关的企业140家列入实体清单,其中有两家半导体投资机构、24家半导体企业以及超过100家的设备公司。“实体清单”主要涉及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14大类新兴技术产业。据艾媒咨询统计,截至2024年4月,中国已有979家企业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范围持续扩大,将进一步割裂全球半导体市场,也将倒逼国内ICT行业加速国产化进程。
“特朗普2.0时代”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华科技封锁力度。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在手段、后果以及对中美科技合作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特朗普时期的封锁手段较为直接和强硬,以各种借口对中国进行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国在半导体等领域的投入和发展。而拜登时期的封锁更加注重策略性,通过联合盟友、制定新规则等方式加大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力度,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资金缺口、制造成本高昂以及与盟友产生裂痕等问题。特朗普和拜登政府都使得中美科技合作面临巨大挑战。“特朗普2.0时代”对华经贸政策将更加激进,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对华科技封锁范围。总的来说,美国的科技封锁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也倒逼我国自主可控基础软硬件产品加速创新迭代,加快了我国信创产业的发展趋势。
2.2 党政及行业信创项目加速推进,财政支持有望释放采购需求
我国信创产业的发展将按照“2+8+N”的落地体系逐步展开,党政信创先行,金融、电信等八大行业紧随其后。党政是信创产业落地的起步领域,2013年即开始在公文系统领域实行国产化替代,金融、电信等八大行业紧随其后,N个行业的信创国产化替代也有望逐步启动。根据第一新声研究院,2023年我国信创替换按照“2+8+N”节奏稳步推进,党政信创开始向区县乡镇下沉,替代核心由电子公文系统转移到电子政务,八大行业中,金融信创替换节奏最快,电信、电力行业信创替换节奏开始加快,信创产业正从党政领域向其他行业延伸拓展。
信创利好政策密集发布,党政信创加速推进。2023年年底,财政部会同工信部研究正式发布7项基础软硬件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范围覆盖通用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硬件,强调乡镇以上党政机关,以及乡镇以上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及部门所属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在采购台式计算机时,应当将CPU、操作系统符合安全可靠测评要求纳入采购需求,标志着党政信创已下沉到区县镇。2023年7月,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发布《安全可靠测评工作指南(试行)》,随后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9月陆续发布三批安全可靠测评结果。首批安全可靠测评工作指南涵盖CPU、操作系统、集中式数据库三类产品,安全可靠等级均为I级;第二批新增安全可靠等级均为II级的CPU产品类别;第三批新增分布式数据库,以及安全可靠等级均为II级的集中式数据库产品。随着国产基础软硬件产品安全测评标准和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的明确,以及测评结果的陆续发布,政府部门招标将加快,党政信创将加速推进。
超长期特别国债、财政部专项资金支持以及化债政策的落地将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拉升政府信创采购需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支持“两重”建设,财政部国债招标室于11月15日公布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六期)第三次续发行招标情况,标志着2024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完毕。财政部在2024年3月份发布的《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提到,2024年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安排3708亿元、增长10%,重点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此外,我国将实施“6+4+2”的12万亿化债,减轻地方隐性债务压力。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发行完毕,地方隐形债务置换即将实现接“接力”,化债资金的逐步投放将加快党政信创需求的释放,以及项目落地进程。
党政及行业端信创项目招投标持续推进。1)党政信创:2024年以来,党政千万甚至亿级以上的大单密集落地。3月份,广东省政务信息化(2024年第一批)项目成交金额高达10.77亿元。2)金融信创:金融在八大行业中信创替换节奏最为迅速。根据第一新声研究院报告,截至2023年底,金融行业的PC等终端设备已基本完成100%国产化替换,已渗透至部分核心系统。2024年尤其下半年,金融行业信创招投标节奏明显加快。3)电信信创:2024年,电信运营商信创集采大单频出。中国移动7月份的PC服务器集中采购的数量达到26万台,总体金额超160亿元;中国电信服务器(2024-2025年)集中采购项目,共13个标包,采购156000台服务器。
2.3信创市场空间测算
我国信创工程市场空间巨大。我们预计,2024-2028年,我国信创PC和服务器合计出货量近3000万台。信创产业链包括PC和服务器整机,以及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办公软件等核心组件。需求量基本假设和测算过程如下:
1)信创PC: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党政机关人数约2000万,我们假设党政人均PC0.7台,且已经有700万台PC完成替代,剩余PC假设分5年替换完成;八大行业人数约3000万,假设人均PC0.6台,且已有200万台PC完成替代,剩余PC分5年替换完成。按照2024-2028年15%、25%、25%、25%、10%的比例估算,2024-2028年信创PC的市场容量分别为345万台、575万台、575万台、575万台、230万台。
2)信创服务器:根据艾媒咨询统计,2023年我国服务器总出货量为400万台,以此为基数,假设未来服务器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假设2024年信创服务器出货量能占到服务器总出货量的17%,并自2025年起占比每年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此估算,2024-2028年,信创服务器市场容量分别为71万台、97万台、125万台、156万台、189万台。
根据我们的测算,预计2024-2028年,信创PC的市场容量分别为345万台、575万台、575万台、575万台、230万台,合计为2300万台;服务器市场容量分别为71万台、97万台、125万台、156万台、189万台,合计为638万台。2024-2028年,PC和服务器合计出货量为2938万台。
我们预计,2024-2028年,我国信创PC和服务器合计市场规模约4455亿元。信创市场规模测算如下:
1)PC市场:结合市场报价以及招标信息,我们假设每台PC单价为5500元/台,并保持稳定,则2024-2028年,信创PC市场规模分别为190亿元、316亿元、316亿元、316亿元、127亿元,5年市场规模合计1265亿元。每台PC对应1块处理器芯片、1套操作系统、1套办公软件,结合市场均价测算(均为500元左右),假设PC处理器芯片、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单价均为500元,则2024-2028年,PC处理器芯片、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市场规模如下所示。
2)信创服务器市场:结合市场报价,我们假设每台服务器单价为5万元/台,并保持稳定,则2024-2028年,信创服务器市场规模分别为355亿元、485亿元、625亿元、780亿元、945亿元,5年市场规模合计3190亿元。PC和服务器5年合计市场规模4455亿元。每台服务器对应1套操作系统,假设每台服务器平均有2个处理器芯片、每10台服务器中有1台安装数据库软件、每10台服务器中有1台安装中间件,服务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的单价假设分别为5000元/个、3000元/套、6万元/套、4万元/套,则2024-2028年,服务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市场规模如下所示。PC、PC操作系统、PC办公软件、服务器、服务器操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中间件5年合计市场规模为5516亿元。
2.4华为拥有较为完整的信创产品体系,将是我国信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华为拥有较为完整的信创产品体系,将是我国信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CPU芯片方面,华为具有鲲鹏920系列产品和鲲鹏916系列产品,其中鲲鹏920系列产品单处理器整型计算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2.9倍;在整机方面,华为有华鲲振宇、新华三、神州数码、宝德、清华同方等10多家合作伙伴;在操作系统方面,10月22日,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实现自主可控,原生应用有望释放巨大潜力;在数据库方面,华为openGauss的长期支持版本(LTS)更新到openGauss6.0.0(LTS),社区创新版本(Preview)更新到openGauss6.0.0-RC1。当前,华为已经建立了涵盖芯片、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产品的较为完整的信创产品体系,我们认为,华为将是我国信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鲲鹏芯片:计算产业生态完备,打造国产替代算力底座
华为持续投入鲲鹏处理器,以量产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的节奏稳步推进,并围绕鲲鹏处理器打造了“算、存、传、管、智”五个子系统芯片族。鲲鹏920是目前业界领先的ARM处理器,SPECintBenchmark评分显示,对标intel旗舰级处理器XeonPlatinum8180,48核版鲲鹏920与其性能相当,功耗低0%;64核版鲲鹏920性能超intel约33%。作为低功耗、高性能的ARM处理器,为鲲鹏服务器主板及整机产品提供芯片支撑,是鲲鹏计算产业的底座。此外,华为基于鲲鹏处理器打造了TaiShan服务器,赋能整个鲲鹏计算产业链、构建完整生态。鲲鹏计算产业链与ARM共享全球生态,协同加速发展。
鲲鹏整机:协同合作伙伴拓展市场,华为整机发展势头迅猛
华为与合作伙伴协同发展,在整机信创市场发展势头迅猛。除了自研泰山(TaiShan)服务器,华为与合作伙伴协同发展,广泛依靠合作伙伴拓展整机信创市场。根据鲲鹏社区网站信息,华为目前有华鲲振宇、新华三、神州数码、宝德、清华同方等10多家合作伙伴。以神州数码为例,华为整机在信创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根据神州数码公司公告,2022年、2023年,神州数码自主品牌业务收入分别为25.7亿元、38.3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神州数码自主品牌业务收入38.7亿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体量,同比增长32%,其中,信创业务收入实现32亿元,同比增长56%。神州数码信创业务已经实现了行业客户的全面突破,其中运营商三大客户实现全覆盖。
鸿蒙:原生鸿蒙正式发布,原生应用发展潜力巨大
原生鸿蒙正式发布,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实现自主可控。2024年6月21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HDC2024上,华为正式宣布HarmonyOS NEXT(原生鸿蒙操作系统,以下简称“原生鸿蒙”)面向开发者和先锋用户启动Beta。10月8日,原生鸿蒙正式开启公测,首批公测机型包括华为Mate60系列、华为MateX5系列、华为MatePadPro13.2英寸系列。10月22日,原生鸿蒙正式发布。原生鸿蒙作为我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是继苹果iOS和安卓系统后,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华为在本次发布会上宣布扩大原生鸿蒙公测范围,HUAWEIPura70系列、HUAWEIPocket2系列、HUAWEIMatePadPro11英寸2024款等机型在当日开启公测。2025年将陆续开启MateXT、nova13、nova12等系列产品的公测。华为此次发布的原生鸿蒙,实现了系统底座的全部自研,系统的流畅度、性能、安全特性等提升显著,也实现了国产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是鸿蒙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升级。据华为介绍,原生鸿蒙流畅度提升30%,续航提升56分钟;连接速度提升3倍,连接设备数量提升4倍,功耗降低20%。
合作伙伴共创鸿蒙繁荣生态,原生应用有望释放巨大潜力。HarmonyOS NEXT多端部署,打通多设备和多场景,支持多模态交互,实现服务和信息自由流转。鸿蒙系统提升全方位感知力,打造特色轻量应用形态——元服务。通过调用元服务API集和图形界面拖拽的低代码能力,开发者最快1天即可快速推出轻量化、场景化、智慧化、合时宜的服务,极速接入鸿蒙原生生态。近日,华为开发者官方网站发布《鸿蒙原生应用开发者激励计划》,以鼓励开发者积极投身于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加速应用的上架进程,共同推动鸿蒙生态的繁荣发展,多领域企业已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陆续加入鸿蒙生态。根据财联社信息,目前,支持鸿蒙系统的设备数量已超过10亿,注册开发者675万,已有超过15000个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上架,覆盖18个行业,通用办公应用覆盖全国超过3800万家企业。
华为数据库:从内部自用到共建生态,已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
根据openGauss网站信息,华为数据库产品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内部自用:2001-2011年,华为数据库是华为内部自用的企业级内存数据库;2)产品化:2011-2019年,华为数据库支撑公司内部40+主力产品,在全球70+运营商规模商用3万+套,服务全球20+亿人口;3)云&开源:2019-2020年,2019年5月15日,华为GaussDB正式全球发布,兼容行业主流生态,完成金融等行业对接,2020年6月30日,华为正式宣布开源数据库能力,开放openGauss数据库源代码,并成立openGauss开源社区;4)生态构建:2021年至今,openGauss分享企业级数据管理能力,引领生态建设。
华为数据库的公司内部配套、公有云的GaussDB、开源openGauss共享代码基线,内核将长期演进。华为数据库的发展是商用+自用+开源相结合,公司内部配套、公有云的GaussDB、开源openGauss共享代码基线,商用、自用、开源是同一个单机内核,内核持续迭代演进,持续增强华为数据库的市场竞争力。openGauss社区版本分为长期支持版本(LTS)和创新版本(Preview),其中长期支持版本为规模上线使用,发布间隔周期为1年,提供3年社区支持,当前最新版本更新到openGauss5.0.0(LTS);创新版本为联创测试使用,发布间隔周期为1年,提供6个月社区支持,当前最新版本更新到openGauss5.1.0(Preview)。根据openGauss网站信息,截至目前,有27款基于openGauss开发的商业发行版通过了openGauss的社区认证。
华为高斯数据库GaussDB是华为自研的自用+商用数据库版本,广泛应用于金融等行业,在我国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份额领先。2023年6月,在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上,华为正式发布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根据峰会的信息,GaussDB已在华为内部IT系统和多个行业核心业务系统得到应用,并在金融、能源等行业的核心业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支撑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的核心业务,此外,也服务了陕西省财政厅、中海油、国家管网、国网陕西电力、首都公路发展集团等关键行业企业。华为数据库在我国关系数据库市场份额领先。根据IDC数据,2023年,华为在我国关系型数据库管理软件市场厂商份额排名第三,在我国本地部署的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厂商份额排名第二。我们认为,随着信创产业的发展以及GaussDB在下游行业的持续推广,华为在我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的厂商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03
大模型发展拉升AI算力需求,国产AI芯片逐渐崛起
3.1 大模型发展助推算力需求释放,AI算力市场景气度持续向好
大模型技术与应用发展催生海量算力需求。大模型的发展受到能源、算力、显存、通信等多种资源的制约,本章我们主要讨论算力。训练端,大模型延续了Scaling Law的主流的技术路线,通过扩大参数规模和数据集的大小,来提升模型的性能,带来持续的算力需求,同时,在推理端,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应用也正在驱动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根据Jaime Sevilla等人的研究,2010-2022年在深度学习兴起背景下,机器学习训练算力增长了100亿倍,2016-2022年,常规模型算力每5至6个月翻一倍,而大规模模型算力每10至11个月翻一倍。
持续增长的大模型与AI产品研发需求推升资本支出。科技巨头持续投入算力采购,以H100的采购为例,Omdia Research认为Meta和微软是H100最大的购买者,谷歌、亚马逊、甲骨文、腾讯其次,此外,云服务提供商CoreWeave、百度、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云服务供应商Lambda Labs、特斯拉等均是H100重要的终端客户。海量算力需求下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也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根据各公司公告,2024年3季度微软(200亿美元)、谷歌(131亿美元)、亚马逊(213亿美元)和Meta(92亿美元)四家公司合计资本支出约为636亿美元,同比增长将近70%。
大模型的持续迭代升级将为AI芯片及服务器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根据我们的测算,在训练和推理(单场景)两个阶段,我们测算得到AI服务器的市场规模为2301亿美元(详细测算过程请参见我们此前发布的报告《AI系列深度报告(四)大模型篇:大模型发展迈入爆发期,开启AI新纪元》)。如果再考虑问答场景之外的推理场景,AI服务器的市场规模将更加巨大。根据IDC数据,2023年的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是211亿美元,相比2023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大模型的持续迭代升级将为AI服务器市场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英伟达是全球GPU市场绝对龙头,Blackwell架构芯片性能实现飞跃式提升。JPR统计数据显示,从出货量角度来看,2024年Q2,在全球独立显卡市场,英伟达以88%的市占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根据英伟达官网消息,在2024年GTC大会上,英伟达推出全新Blackwell架构GPU芯片,该芯片基于台积电4nm工艺制造,并采用了双芯片设计,芯片间的互联速度高达10TB/s,总晶体管数量达2080亿个,同时搭配8颗HBM3e内存,内存容量达192GB,带宽达到8TB/s,相比Hopper架构平台提升明显。GB200超级芯片的推出,将全球AI芯片性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能够有力支撑AIGC时代大模型的迭代。作为全球AI芯片领军企业,英伟达不断升级迭代高性能AI芯片,持续拔升全球大算力AI芯片的性能天花板。
英伟达FY25Q3业绩延续高增,Blackwell芯片全面投产。英伟达发布截至2024年10月27日的FY25Q3财报,FY25Q3公司实现营收350.8亿美元,同比+93.6%,环比+16.8%,超过此前公司的收入指引预期(中值为325亿美元)。净利润方面,FY25Q3公司实现净利润193.1亿美元,同比+108.9%,环比+16.3%。受益于高性能计算以及AI的强劲需求,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实现了较高的增长。根据公司FY25Q3业绩交流会,随着公司Hopper架构产品需求延续,以及Blackwell架构产品产能的逐步提升,预计FY25Q4公司营收将增长至375亿美元,上下浮动2%,取中值375亿美元进行估算,同比+69.7%。当前公司Blackwell芯片已实现全面量产,在第三季度公司向客户出货了约1.3万张BlackwellGPU样品,公司表示尽管当前正在努力扩充明年Blackwell芯片的产能,但需求依旧超过供给,尤其是来自于CSP厂商的需求。而产品毛利率方面,公司预计早期Blackwell产品的毛利率将达70%,随着出货量的逐步增加,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增加至75%。
AMD下一代AI芯片将与英伟达Blackwell正面交锋。JPR数据显示,2024Q2,在全球独立显卡市场,AMD出货量以12%的市占率位居第二,市场份额较2024Q1环比持平。2024年10月,在AdvancingAI2024大会上,AMD正式发布Instinct MI325X GPU加速卡,在MI300X基础上主要增强了HBM内存部分。经过AMD实测,当跑Meta Llama-2模型时,AMD MI325X单卡在ROCm的加持下,训练效率超过了英伟达H200,若用AMD的8卡集群跑,训练效率仍也与H200 HGX相当。同时,AMD还宣布了下一代InstinctMI350系列的首款产品“InstinctMI355X”。根据36氪信息,MI350系列将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推理性能将有35倍提升、提供288GB的HBM3E内存,峰值算力提升1.8倍,与英伟达B200的算力持平。基于AMDCDNA“Next”架构的InstinctMI400系列预计将于2026年推出,规格与性能有望再度实现飞跃。AMD产品对标英伟达持续追赶,全球AI芯片整体性能持续大幅提高。
3.2 国内AI芯片产品发展势头良好,国产替代空间大
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升级。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了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在2022年10月7日出台的临时规则基础上,进一步加严对人工智能相关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限制,同时本次将壁仞科技、摩尔线程、光线云等13家中国实体增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根据2024年10月24日英伟达公告,英伟达A100,A800、H100、H800、L40、L40S和RTX4090等高端GPU芯片的对华出口将受到出口管制最终规则的影响。受最终规则的影响,美国高端AI 芯片的对华出口已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英伟达现已开发出针对中国区的最新改良版AI芯片,包括HGX H20、L20 PCIe和L2 PCIe,但与国产芯片比如华为昇腾910等相比并不具备明显优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国产AI芯片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
国内AI芯片产品发展势头良好,国产替代空间大。全球AI芯片市场目前仍由英伟达、AMD等国外厂商主导。但一方面由于美国对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管控激发了中国厂商自研AI芯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模型研发及应用的逐渐深入也对于AI软硬件与生态部署有着明显拉动作用,国产AI芯片将迎来发展机遇。国内目前部署AI芯片赛道的厂商主要有华为、海光信息、寒武纪等。当前,国内AI芯片产品发展势头良好,产品性能已可对标英伟达主流产品。据IDC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加速芯片的出货量超过90万张。从技术角度来看,GPU卡占据80%的市场份额;从品牌角度来看,中国本土AI芯片品牌的出货量已接近20万张,约占整个市场份额的20%,未来仍有近四倍的国产替代空间。未来算力需求将逐渐由训练端向推理端倾斜。据IDC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国用于推理的人工智能芯片占比为61%。
华为昇腾910B已可对标英伟达竞品,昇腾AI原生生态持续完善。华为的自研AI芯片昇腾910B采用了先进的达芬奇架构,性能已基本可对标英伟达A100。华为表示,910B在训练大型语言模型时表现出色,其效率可达到英伟达A100的80%,而在某些特定测试中,其性能甚至超越了A100达20%。910B已可实现万卡规模量级集群。根据科大讯飞公告,2023年10月,科大讯飞与华为联合发布我国首个全国产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万卡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基于该平台训练完成的“讯飞星火V3.5”于2024年1月30日正式发布,“飞星一号”即采用了华为昇腾910B。华为的下一代AI芯片昇腾910C,目前仍处于内部测试阶段,性能或迎来又一次飞跃。此外,昇腾AI原生生态持续完善。根据华为计算公众号信息,截至2024年9月,昇腾已经累计培养3万+原生贡献者,20+伙伴及客户原生打造100+核心大算子、孵化了40+原生大模型,以及50+大模型应用,昇腾生态已经走向原生驱动。
海光信息DCU产品发展势头良好,与国内主流大模型实现全面适配。海光DCU(DeepComputingUnit深度计算器)深算系列属于GPU的一种,采用“类CUDA”通用并行计算架构,产品性能稳步迭代。根据海光信息公司公告,公司深算二号已于2023年三季度发布,深算二号具有全精度浮点数据和各种常见整型数据计算能力,能够充分挖掘应用的并行性,发挥其大规模并行计算的能力,快速开发高能效的应用程序,性能相对于深算一号实现了翻倍增长,并已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实现商用。深算三号研发进展顺利。此外,海光DCU兼容“类CUDA”生态,能够支持全精度模型训练,实现LLaMa、GPT、Bloom、ChatGLM、悟道、紫东太初等为代表的大模型的全面应用,与国内包括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全面适配,性能可以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寒武纪ASIC产品不断迭代,思元590实测训练性能实现大幅提升。根据寒武纪科技公众号信息,寒武纪的第三代云端推训一体芯片思元370,最大算力高达256TOPS(INT8),是第二代产品思元270算力的2倍。此外,与市场主流同尺寸芯片相比,思元370系列加速卡在实测性能和能效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公司包含思元370系列加速卡在內的云端产品已在互联网、运营商、金融、电力能源等多个行业及客户中进行了广泛的业务部署与落地。根据飞桨PaddlePaddle公众号消息,思元370系列产品与百度飞桨已完成II级兼容性测试,兼容性表现良好。思元590是寒武纪最新一代云端智能训练芯片,采用MLUarch05全新架构,实测训练性能较在售旗舰产品有大幅提升,能够提供更大的内存容量和更高的内存带宽,IO和片间互联接口也较上代实现大幅升级。思元590尚未正式发布,已列示于百度飞桨官网的飞桨产品硬件支持表中。
国产AI芯片虽然性能较国外龙头厂商最新芯片仍有不小差距,但仍在大模型的时代持续迭代。国内华为、寒武纪、海光信息等AI芯片企业持续迭代AI芯片产品,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国产高端AI芯片已经能够承接国内大模型厂商的大模型训练需求,如华为910B已经在支撑科大讯飞的大模型迭代且可实现千卡以上规模量级集群。
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产AI服务器厂商具有全球竞争力。IDC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50亿美元,同比2023上半年增长63%。其中GPU服务器依然占主导地位,达到43亿美元。从全球市场来看:根据公司2023年半年报,截至2022年,浪潮信息AI服务器市场份额长期居于全球前列,连续6年保持中国第一。从中国市场来看:根据IDC数据,2024上半年,销售额方面:浪潮信息、新华三、宁畅市占率位居前三,合计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出货量方面:浪潮信息、新华三、坤前市占率位居前三名,合计占有近60%的市场份额。
浪潮信息元脑服务器第八代算力平台实现“一机多芯”,性能大幅提升。2024年10月24日,浪潮信息发布元脑服务器第八代算力平台及23款新品。元脑服务器第八代算力平台同一架构支持英特尔至强6处理器及AMDEPYC9005系列处理器,更好支撑AI大模型开发与应用创新。根据浪潮信息官网信息,实测数据表明,在LLaMA2大模型AI推理场景中,整机性能较上代最大提升3倍。基于该平台的23款新品在CPU总线互联带宽、内存带宽及容量上进行了全面优化,单机核心数最多到576C,主频高达5.0GHz,内存带宽提升高达136%。其中元脑服务器NF5898G8在AI算力方面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和卓越的性能,支持IntelGraniteRapids(SP和AP)与Turin的双CPU平台,可兼容符合OCP开放加速规范的多款OAM2.0模组,通过全模块化的设计及极致的系统能效满足算力快速迭代需求。此外,NF5280G8作为一款双路全能高端旗舰机架式服务器可全面兼容Intel和AMD最新的计算平台,以及各种加速卡,在不同业务场景下提供最合适的配置平台。近期,NF5280G8凭借1410分在SPECCPU2017基准测试全部场景中获得第一。
3.3 智算基础设施投建、互联网云支出势头不减,支撑AI算力市场旺盛需求
智算基础设施纷纷崛起,运营商等行业智算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大模型训练、AI应用等新需求、新业态的崛起,推动全球智算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根据《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年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30%;2025年我国算力总规模将达到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将达到35%。国家及地方层面积极推进智算中心建设,北京、广东等多地提出2025年智算规模目标。据第一新生研究院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投运(58家)、在建及规划(63家)的智算中心数量已超120家,其中绝大多数由地方政府及电信运营商主导规划建设。此外,国内电信运营商、头部互联网、大型AI研发企业等均发力超万卡集群的布局。智算中心、智算集群等AI基础设施的纷纷崛起将加速智算需求释放。
互联网厂商贡献AI服务器主要需求,云计算支出势头不减。据IDC统计,2024年上半年,在我国的加速服务器市场,互联网依然是最大的采购行业,占据60%的市场份额。国内云计算支出势头不减,互联网厂商仍为主力。据Canalys统计,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94亿美元(当前约660.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继续主导市场,共占71%的市场份额。Canalys预计,2024年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的增速有望达到18%。我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的快速增长将为我国AI芯片和服务器市场的持续高景气提供强力支撑。
04
AI+端侧、金融、医疗应用落地提速,AIGC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当前全球大模型竞争依然白热化,有望加速AI在各场景的落地:
1)端侧智能:端侧Agent因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关注,以智谱、Anthropic、微软、苹果、OPPO、荣耀为代表的海内外AI公司或手机厂商陆续发布端侧AI Agent产品功能,带动端侧智能应用的爆发,AI+端侧成为AI应用进度较为靠前的景气赛道。
2)AI+教育:大模型在教育领域有丰富的落地场景,未来具有广阔发展空间,Duolingo、科大讯飞、佳发教育等公司已将自研或其他主流大模型与自有业务或产品进行深度融合。
3)AI+办公:微软Copilot及金山办公WPS AI全新定价体系的推出,使得AI提升单客户价值量的逻辑进一步被验证。办公软件市场下游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未来有望受益于AI功能的加持打开巨大想象空间,以金山办公、万兴科技、福昕软件等为代表的国内办公软件提供商正在探索AI赋能生产力工具与AI功能商业化。
4)AI+金融:数字金融系列政策推动下金融行业科技资金投入提升,同时金融行业本身拥有丰富的数据和应用场景,我们看好AI+金融应用为行业提供全新生产力支持,以同花顺、东方财富、恒生电子、蚂蚁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经推出金融大模型产品及应用。
5)AI+医疗:医疗信息化相关政策陆续出台,AI+医疗创新应用重要性得到不断强调,我们认为未来AI+医疗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以嘉和美康、润达医疗、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为代表的医疗IT公司已在着力打造垂类大模型及应用能力。
4.1 海内外AI大模型竞争激烈,呈现向多模态发展趋势
海外大模型
通用大模型竞争白热化,全球大模型呈现向多模态发展趋势。全球大模型竞争中,OpenAI、Anthropic、谷歌三大厂商为第一梯队,OpenAI先发推出GPT-4,在2023年基本稳定在行业领军地位,而Anthropic凭借Claude、谷歌凭借Gemini后发,可以看到,2024年以来,三家大模型能力呈现互相追赶态势。开源大模型厂商中,Meta AI(Llama)、欧洲Mistral AI(Mistral)、谷歌(Gemma)等厂商的大模型性能保持前列。此外,伴随Sora推出以及Pika的出圈,图像、视频生成领域的超预期进展获得极大关注,全球图像生成大模型以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OpenAI的DALL·E为代表,视频生成以Runway的Gen、Pika和OpenAI的Sora为代表。
OpenAI:引领全球大模型发展,发布Sora、GPT-4o、GPT-4o mini、o1
今年2月,OpenAI Sora的发布在全球视频大模型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进展,引领了全球视频生成技术的创新与激烈竞争;5月,OpenAI推出新旗舰模型GPT-4o;7月,GPT-4o mini发布;9月,OpenAI 正式发布 o1 系列模型 o1-preview 和 o1-mini。
o1系列被定位为用于解决难题的推理模型,o1通过引入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提升逻辑推理能力,绝大多数基准表现不仅明显超越 GPT-4o,而且在数学与编码能力上实现了重要飞跃,在理化生等专业领域的知识水平也达到新高度。
Anthropic:推出Claude 3家族,升级Claude 3.5 Sonnet
今年3月,Anthropic发布Claude 3系列模型,包含Opus、Sonnet和Haiku, Opus代表Anthropic最高级、最智能的模型,Sonnet代表中等级别的模型,在性能和成本效益之间取得平衡,Haiku代表入门级别或最基础的快速模型;6月,Anthropic 发布了全新大模型 Claude 3.5 Sonnet;10月,Anthropic推出升级版的Claude 3.5 Sonnet以及一款新模型Claude 3.5 Haiku。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升级版 Claude 3.5 Sonnet 新增功能“Computer use”,即开发者可以通过 API 指示 Claude 像人一样使用计算机,包括观察屏幕、移动光标、点击按钮和输入文本等等。
谷歌:更新Gemini 1.5系列模型,发布多模态大模型全家桶
继2023年12月谷歌推出其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多模态大模型Gemini系列之后,今年2月,谷歌发布Gemini 1.5,在版本中首个登场的多模态通用模型Gemini 1.5 Pro,将稳定处理上下文的上限扩大至100万tokens;5月,在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大模型迎来多项升级,基础大模型方面,Gemini 1.5 Pro将上下文窗口长度从之前的100万tokens进一步扩展至200万tokens,谷歌首席执行官Pichai称这是目前市场处理上下文长度规模最大的基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方面,谷歌发布了视频生成模型 Veo 以及文生图模型 Imagen 3,Veo 模型对标Sora,能够根据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提示生成长度超过 1 分钟、分辨率最高 1080p 的视频;Imagen 3文生图模型是Imagen系列的升级版,从细节拟真度来看对标Midjourney v6。
Meta:推出最强开源大模型Llama 3,405B模型能力赶超领先模型
今年4月,Meta推出强大的开源人工智能模型Llama 3,发布包括8B和70B参数的两个版本;7月,LIama 3.1正式发布,其405B版本在150多个基准测试集上的表现追平或超越现有领先的基础模型,包括 GPT-4、GPT-4o和Claude 3.5 Sonnet;9月,Meta Connect 2024 大会上,Meta推出支持多模态的Llama 3.2版本更新,提供90B和11B两个版本,端侧模型则有1B和3B两个大小。根据Meta的测试结果,Llama 3.2的90B版本的图形推理能力在多项测试中领先GPT 4o-mini,而11B版本则全面超越Claude 3的小版本Haiku版本。
国内大模型
国产大模型发展迈入繁荣期,多模态模型发布进程加快。自2022年11月底ChatGPT发布以来,AI大模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浪潮,国内学术和产业界也在抓紧追赶突破。SuperCLUE《中文大模型基准测评2024年10月报告》将国内大模型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期(ChatGPT发布后国内产学研迅速形成大模型共识)、成长期(国内大模型数量和质量开始逐渐增长)、爆发期(各行各业开源闭源大模型层出不穷,形成百模大战的竞争态势)、繁荣期(更多模态能力的延伸和应用)。
今年以来,语言模型方面,国内以GLM4、Baichuan4、Yi-Large、MiniMax-Abab6.5、Qwen2.5、商量5.5、DeepSeekV2、Kimi为代表的大模型实现发布更新,同时,国内多模态模型发布进程加快,以字节即梦、快手可灵、智谱清影、Vidu、hunyuan-vision、InternVL2、Step-1V、PixVerse V2等模型为代表。
从模型能力来看,根据SuperCLUE最新的评测结果,以开源GPT-4o mini、Llama-3.1 8B的模型能力分别作为分界线,国内大模型可以形成三大梯队。具体来看,国内大模型今年以来发展尤为迅速:
1)头部国产大模型能力追赶ChatGPT-4o。虽然国内外模型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国内模型GLM-4-Plus、SenseChat 5.5、AndesGPT-2.0和Qwen2.5-72B-Instruct在SuperCLUE排名中并列国内第一,有接近70分的表现,仅小幅落后于ChatGPT-4o-latest。
2)领先国产大模型能力对标Llama-3.1-70B。紧随其后的位列国内Top10的模型有Hunyuan-Turbo、360gpt2-pro、Step-2-16k、DeepSeekV2.5、Doubao-pro-0828、Baichuan4、山海大模型4.0、TeleChat2-Large,均有超越Llama-3.1-70B-Instruct的不俗表现。
3)头部文科任务表现基本持平,理科任务尚存差距。国内头部模型在文科任务上均有接近77分的表现,与海外头部模型基本持平。在理科任务上,国内表现最好的Qwen2.5-72B-Instruct取得83.12分,与o1-preview相差2.95分,尚有差距。在Hard高挑战性任务上o1-preview展现出了卓越性能,较国内最高分GLM-4-Plus(51.09)高13.8分。
4.2 AI Agent:受关注度提升,端侧智能应用爆发
伴随大模型算法能力的提高,在AI应用领域,AI Agent作为成熟度更高的AI产品,受关注度逐渐提升。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能力是渐进解锁的,而具有专业能力、可定制的AI Agent(智能体),被认为是打开AGI之门的钥匙。2023年6月,OpenAI应用研究主管Lilian Weng提出:Agent = LLM + 记忆 + 规划技能 + 工具使用。2024年在红杉资本的人工智能峰会上,吴恩达认为Agent 应该具备四种主要能力,即:反思(Reflection)、使用工具(Tool use)、规划(Planning)以及多智能体协同(Multi-agent collaboration)。复旦NLP团队这样描述LLM-based Agent的框架,包含三个组成部分:控制端(Brain)、感知端(Perception)和行动端(Action)。简单理解,AI Agent即能够感知环境、自主决策、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实体。
AI Agent的应用涉及代码生成、数据库操作和 GUI 交互等多个领域。今年以来,端侧Agent因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关注,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标准方面,信通院牵头就终端智能化L1-L5分级定义达成共识,为国内加速终端智能化进程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产业方面,以智谱、Anthropic、微软、苹果、OPPO、荣耀为代表的海内外AI公司或手机厂商陆续发布端侧AI Agent产品功能。10月1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荣耀终端有限公司等产业界伙伴发布全球首份《终端智能化分级研究报告》。当前,国内将依据终端对用户意图的理解程度、对用户信息的学习记忆程度、任务规划程度、任务完成度四大核心要素,将终端智能化水平分为L1-L5五个等级,由低至高依次为智能响应级、智能辅助级、智能助理级、智能协同级、自主智能级。
智谱、Anthropic、微软等大模型厂商发力端侧智能体
今年10月,智谱推出自主智能体AutoGLM,AutoGLM只需接收简单的文字/语音指令,就可以模拟人类操作手机,自动完成点外卖、编辑评论、淘宝购物、朋友圈点赞、总结文章生成摘要等日常活动。根据智谱AI官网介绍,在大众点评、小红书、淘宝、微信、高德地图、12306、美团等App简单任务的人工评测中,AutoGLM 表现令人满意。11月AutoGLM迎来升级,挑战完成复杂任务,可以自主执行超过50步的长步骤操作,可以跨app执行任务;智谱清言插件上线 AutoGLM 功能;面向PC端的GLM-PC启动内测。合作方面,智谱正与三星、荣耀等手机厂商开展端侧智能的深度合作。
面向PC端,10月Anthropic发布了名为“Computer Use”的新功能,使Claude能够像人一样使用计算机,包括滚动屏幕、移动光标、点击按钮、打字等。通过 API,开发者可以让 Claude 将指令翻译成计算机指令,从而解放一些枯燥的重复性流程任务。比如在填写表格的示例中,Claude发现所需要的数据不在提供的表格里,于是转向CRM搜索所需数据,找到匹配的信息之后,Claude会操作鼠标滚动网页,最后把对应的数据填写到相应的表格栏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下达指令后的整个演示过程无需人类参与操作。
同月,微软宣布开源OmniParser,OmniParser是一款解析和识别屏幕上可交互图标的 AI 工具,旨在填补当前屏幕解析技术中的空白,OmniParser的发布有利于拓宽智能体的应用范围,也为开发者创建更智能、更高效的用户界面驱动智能体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
苹果、OPPO、荣耀等手机厂商推出AI助手或AI操作系统
今年6月,苹果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公司正式推出一套全新的人工智能体系,名为“Apple Intelligence”,同时公司确认了与OpenAI的合作。Apple Intelligence由多项功能和工具组成,包括:新写作工具、邮件改进、录音转录和摘要、Image Playground、Image Wand、Genmoji、优先通知、照片改进、Siri改进、智能回复等等。
10月,苹果正式发布iOS 18.1,Apple Intelligence功能一同上线,功能包括:轻量级的Siri更新、写作工具、照片清理和通知摘要,初期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将率先支持美式英语,后续将陆续支持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南非和英国等地的英语方言,以及中文、法语、日语和西班牙语等语言。
10月,2024 OPPO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OPPO第一个拥有系统级AI能力的操作系统——ColorOS 15,ColorOS 15将由OPPO Find X8 系列和一加 13 系列手机首发搭载。ColorOS 15 带来系统级AI“超级小布助手”,支持一键问屏、一拍即问、一圈即搜、图片问答、文档问答等多种交互方式,可以理解屏幕内外内容,并根据识别的内容,快速提供准确的回答、建议,而且支持内容的连续追问,甚至可以发出指令,例如修图文件转换格式等。同时,ColorOS 15在影像创作、办公学习、AI文档等方面推出了多项AI功能升级。
同月,荣耀也正式发布了行业首个搭载智能体的个人化全场景AI操作系统——MagicOS 9.0,并宣布YOYO助理正式升级为YOYO智能体。目前,YOYO智能体可完成600项需求意图理解、950项个人习惯记忆、270项复杂任务规划,可实现一句话点咖啡&奶茶、一句话查询&取消APP自动续费、一句话转文档,一句话应用权限管理、一句话应用通知管理、一句话填表等900项任务自动执行。在中国信通院颁发的终端智能化分级能力证书中,首发搭载MagicOS 9.0的荣耀Magic7系列通过《终端智能化分级测试方案》评估,终端智能化水平达到行业目前最高等级L3。
4.3 AI+教育:应用落地场景丰富,赋能传统教育全流程
AI正在对传统教育的全流程环节范式产生积极影响,Duolingo、科大讯飞、佳发教育等公司已将自研或其他主流大模型与自有业务或产品进行深度融合,大模型在教育领域有丰富的落地场景,如:个性化学习助手、智能问答系统、内容生成与创作辅助、智能写作评估、跨语言学习支持、解题辅助等,未来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Duolingo:AI+语言学习
Duolingo是全球语言学习领域的领先公司,也是大模型+教育领域的先行者,早在2020 年 10 月,公司推出自研Birdbrain AI 模型,通过学习用户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面临不同练习题目的潜在正确率,提供给用户最适合的学习题目,优化个性化学习体验。2023 年公司利用GPT-4在App中搭载了 AI 功能,推出两个初始AI应用:解释我的回答(Explain My Answer)、角色扮演交谈 (Roleplay),填补了用户在对话练习和对错误的情境反馈方面的需求。定价方面,由Duolingo Super 订阅套餐(12.99美元/ 月)提升到新套餐Duolingo Max(14.99美元/月)。作为AI+教育领域的海外公司典型代表,Duolingo公司营业收入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速水平,2024年3季度单季实现收入1.93亿美元,同比增长40%。
科大讯飞:AI+个性化学习
科大讯飞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行者,持续聚焦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推理及自主学习等核心技术研究。2023年5月,公司正式发布“讯飞星火”大模型,今年以来,公司持续迭代升级讯飞星火大模型,目前已迭代至V4.0版本,“讯飞星火”V4.0是基于国产算力训练、完全自主可控的全民开放大模型,性能对标GPT-4 Turbo。根据公司公告,讯飞星火大模型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成为多个重点行业头部企业的大模型合作伙伴。
当前公司大模型赋能教育业务的应用成果也比较丰富,公司个性化学习手册、讯飞AI学习机、星火语伴App、星火教师助手、AI心理伙伴等产品均已搭载讯飞星火大模型,AI赋能下,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教育业务收入增长22%,学习机销量增长超过100%。今年暑期,公司旗(金麒麟分析师)下星火智能批阅机在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安徽、山西、内蒙、湖北等省市启动试点,近百所试点应用校,覆盖初高中11个年级学科,产品用户价值得到不断验证。
佳发教育:AI+考试
公司作为早期参与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的厂商之一,是国家标准化考点各子系统全部核心产品的供应商。2023年,公司完成灵汩教育大模型及AI系列产品的发布,并推出考试智能行为分析解决方案、理化生实验AI解决方案、英语听说AI解决方案以及体育教育AI解决方案等一系列AI创新成果。英语听说AI解决方案核心应用领域为英语听说考试,此外公司计划扩展应用于学校英语教学课堂和学生课外练习场景。体育教育AI解决方案主要提供AI助教、锻炼、测试、竞赛四大业务场景的应用,自2022年以来,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引入佳发教育“AI新体考”,2024年全国初中体育考试中,佳发教育“AI 新体考”方案应用到全国300余个考点中,为50万+考生提供了专业的体育考试保障工作。
4.4 AI+办公:下游客户群体庞大,AI提升客单价逻辑验证
微软Copilot及金山办公WPS AI全新定价体系的推出,使得AI提升单客户价值量的逻辑进一步被验证。办公软件市场下游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未来有望受益于AI功能的加持打开巨大想象空间,以金山办公、万兴科技、福昕软件等为代表的国内办公软件提供商正在探索AI赋能生产力工具与AI功能商业化。
金山办公:AI+办公助手
金山办公是国内领先的办公软件和服务提供商,核心产品为WPS Office办公软件。2023年公司发布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办公助手WPS AI,并于今年3月底将会员体系调整为WPS超级会员、WPS AI会员(含AI功能)、WPS大会员(含AI功能),实现AI+办公应用的商业化收费。根据WPS网站信息,WPS大会员(包括超级会员&AI会员权益)年费为228元/年,考虑到金山办公庞大的月度活跃设备数,WPS AI将为公司未来发展带来较大的想象空间。7月,公司发布WPS AI 2.0版本,新增AI写作助手、AI阅读助手、AI数据助手、AI设计助手,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创作体验,促进了用户粘性和付费转化提升,带动了国内个人办公服务订阅业务收入的稳健增长。
万兴科技:AI+视频创意
万兴科技定位为全球领先的新生代数字创意赋能者,深耕ToC数字创意软件领域,形成了视频创意、绘图创意、文档创意、实用工具四大产品线。一方面,公司积极投入提升AI竞争力,今年1月,公司发布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万兴“天幕”大模型,具备视频大模型、音频大模型、图片大模型、语言大模型组成,涵盖文生视频、文生3D视频、视频AI配乐、数字人播报等近百项音视频原子能力,支持全球不同语言,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音视频创作完整解决方案,目前万兴“天幕”相关能力已在公司多款产品上规模化商用。另一方面,公司通过AI功能的持续上新,不断扩展AI在视频编辑领域的应用边界。2023年10月,万兴科技旗下视频创意软件Filmora 13版本应用多项生成式AI技术,推出AI文本成片、AI音乐生成器、AI文字快剪等功能。5至6月,Filmora上线AI动感字幕、声音复刻等功能,10月,Filmora发布V14全新版本,推出的智能长剪短、智能切片、AI翻译唇形驱动、智能马赛克、发丝级抠像、AI文生音效等创作增效功能。
福昕软件:AI+电子文档
福昕软件是一家国际化运营的PDF电子文档解决方案提供厂商,公司持续增强其核心产品PDF编辑器的AI能力,在传统大模型可实现的文档总结、内容改写、文本翻译等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公司较强的版面文档识别能力。今年8月,公司“福昕文档智能算法”列入国家网信办第七批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9月公司接入百度文心千帆大模型,发布福昕PDF 中文AI助手,可为用户提供文本翻译、文本概要、AI聊天等AIGC功能。此外,企业级AI服务方面,公司融合核心技术、产品和人工智能大模型,自主研发出福昕智能文档处理中台(简称福昕IDP),该平台在以文档为载体的非结构化数据和以数据库为载体的结构化数据之间搭建了桥梁,通过对PDF等类型文档内容的智能解析、文档数据的结构化精准提取以及智能知识库搭建,为机构组织建设“数字化工作流”。
4.5 AI+金融:行业数据与应用场景丰富,AI提供全新生产力
今年11月,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基本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适应的金融体系。在数字金融系列政策的指导之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意识到数字化转型为自身业务发展带来的助力,行业内对于金融科技的资金投入逐年攀升,根据艾瑞咨询预测,伴随着信创投入的提升与前沿科技应用的逐步成熟,未来国内金融科技投入将于2027年超过5800亿元,经我们计算2022-2027年的5年复合增长率为11.8%。
金融行业本身拥有丰富的数据和应用场景,金融资讯、投资顾问、金融文本生成、客服、营销、风控等多个环节对于AI具有需求,AI+金融的应用能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新生产力支持。2023年,彭博BloombergGPT的亮相加快了AI+金融应用落地的步伐,国内,奇富科技、度小满、恒生电子、蚂蚁集团等金融科技公司陆续推出金融垂类大模型产品,今年以来,同花顺和东方财富也分别推出了问财HithinkGPT和妙想金融大模型。
同花顺:AI+智能投顾、数字人营销
今年1月,同花顺发布金融对话大模型问财HithinkGPT,由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经过前期多轮测试与优化,能够高分通过多个金融领域的专业考试。应用方面,同花顺旗下投顾对话机器人同花顺问财基于HithinkGPT升级,成为国内金融领域首个应用大模型技术的智能投顾产品。同花顺图像算法团队基于先进的神经辐射算法研发的2.5D虚拟人模型,支持原声、合成声、中英文语音驱动,口唇同步率达到99%以上,目前已落地多家券商保险行业公司。当前,公司已在大模型+金融投顾、大模型+智能客服、大模型+智能投研、大模型+代码生成、大模型+法律咨询、大模型+办公助手、大模型+翻译等多个领域推出了产品。
东方财富:AI+智能金融终端、智能投研
今年1月,东方财富自研妙想金融大模型正式开启内测,妙想金融大模型支持32K 的上下文长度,覆盖了7B、13B、34B、66B及104B,分别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应用方面,6月妙想金融大模型携手Choice数据在业内率先推出下一代智能金融终端,涵盖七大场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包括:AI问答、AI搜索、AI资讯摘要、AI债券咨询、AI文档助手、AI研报总结、AI债券交易助手。12月,公司发布妙想投研助理,面向投研人员,专注于解决当前投研流程中的“卡壳点”,能够覆盖从研究目标确立、市场信息检索、数据整合与分析到撰写研究报告的完整投研工作流。
恒生电子:AI+金融智能助手、智能投研
2023年6月,恒生电子发布自研金融行业大模型LightGPT、金融智能助手光子、恒生聚源智能投研平台WarrenQ,10月公司发布LightGPT最新能力升级成果以及应用产品,并宣布正式开放公测。应用方面,金融智能助手光子基于LightGPT的能力,形成光子·文曲、光子·方圆、光子·善策、光子·慧营等一系列产品,可以为金融机构的投顾、客服、运营、合规、投研、交易等业务系统进行AI赋能。WarrenQ聚焦于打通投研工作场景,今年9月,公司发布升级版WarrenQ 2.0,在平台Chat、ChatMiner、AI写作三大经典功能上提升整体的精准度和完成度,同时推出大模型赋能的会议助手、脱水研报、政策比对三大新功能。当前,公司大模型应用产品与多家客户开展共建,WarrenQ的活跃用户数持续增长。
蚂蚁集团:AI+智能金融助理、智能业务助手
2023年9月,蚂蚁集团正式发布了蚂蚁金融大模型,同时发布了基于金融大模型能力的两款产品:智能金融助理“支小宝2.0”、服务金融产业专家的智能业务助手“支小助”,均处于内测阶段。“支小宝2.0”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行情分析、持仓诊断、资产配置和投教陪伴等专业服务,金融意图识别准确率达到95%,能够进行多回合的高质量对话。智能业务助手“支小助”1.0版本包含了“服务专家版”、“投研专家版”、“理赔专家版”、“保险研究专家版”等六个版本,服务不同金融场景的从业人员,可在投研分析、信息提取、专业创作、商机洞察、金融工具使用等环节提供智能服务。
4.6 AI+医疗:医疗信息化政策推进,持续强调AI创新应用重要性
医疗信息化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国家为AI+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指明方向。今年1月,国家数据局等十七部门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其中明确探索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在医疗机构间推广检查检验结果数据标准统一和共享互认。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逐步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研究制定并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聚焦“人工智能+”与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医学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四大领域,明确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等 84 个细分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为AI+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指明方向。地方来看,10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数据产品全国首发挂牌,11月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并指出,要抢抓机遇,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医学创新,深化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AI辅助诊断首次列入国家医保局立项指南。长期以来,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各省属地管理,由地方医药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项目、确定价格水平,11月23日,国家医保局解读发布的17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旨在统一指导各地规范价格项目。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支持相对成熟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进入临床应用,同时防止额外增加患者负担,国家医保局分析人工智能潜在的应用场景,在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康复类项目中设立“人工智能辅助”扩展项,即同样的价格水平下,医院可以选择培养医务人员进行诊疗,也可以选择使用人工智能参与诊疗行为,但现阶段不重复收费。
目前,AI+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医疗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市场情况来看,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分析,2023年全球医疗健康AI市场规模超过144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到2812亿美元,经我们计算2023-2032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9.1%。分应用领域来看,全球医疗保健AI市场可细分为医学成像和诊断、药物研发、治疗计划、医院工作流程、可穿戴设备、虚拟助手等等,药物研发和医学影像是当前AI应用最主要的领域。
嘉和美康:AI+电子病历
嘉和美康是国内电子病历临床信息化软件的先行者,根据IDC数据,公司在中国电子病历市场中连续十年(2014-2023年)排名第一。今年7月,公司与北医三院发布“三生大模型”,实现利用大模型辅助电子病历自动生成场景,大幅提升临床病历书写效率。11月公司自主研发的“嘉和智慧医疗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算法备案,已推动多个应用场景落地,包括电子病历辅助生成、智能预问诊、专病临床辅助决策、药品知识问答、患者诊后健康管理、科研全流程辅助等场景。医疗临床业务领域,公司推出医疗临床“AI 助手”产品,满足电子病历高级别评审要求,该模式在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均得到落地验证,并成功辅助医院分别通过电子病历六级、七级评审。医学教学领域,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AI临床思维训练平台在北医三院得到落地验证,线上累计注册教师8300余名,医学生2000余名,涉及科室33个,完成出科考核评估近5000次。
润达医疗:AI+检验诊疗
润达医疗作为服务于公立医疗机构检验科的中间渠道服务商,聚焦智慧检验,打造数字化检验平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在临床检验信息管理、实验室智慧化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检验大数据分析解读等各环节赋能传统检验医疗服务向精益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实现数字化检验诊疗。大模型应用方面,公司与华为云合作打造了具备完全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大模型全场景应用“CDx良医小慧”,基于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其中医疗智能体“良医”赋能环节集中为临床辅助、患者服务及科研辅助等,为每位医护人员配备了个人专属医疗助理,而健康智能体“小慧”作为每个人的AI健康助理,不仅能够提供7×24小时的健康咨询服务,还能够为个人建立专属健康档案,并及时进行健康风险提示,定制健康计划。药店应用场景,公司和广西柳药集团在智慧药房、智慧医院、智慧医疗云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体检应用场景,公司与美年健康合作,打造健康管理AI 机器人“健康小美”数智健管师,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建议、计划及服务。
卫宁健康:AI+医院管理
卫宁健康在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行业地位,服务内容覆盖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2023年公司启动WiNGPT的研发工作,开启医疗垂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实践,今年以来,公司医疗大模型 WiNGPT 通过国家算法备案,《基于医疗大模型增强的临床辅助决策》数据产品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完成登记并上架;WiNEXCopilot 病历质控助手、智能语音查房助手、病历文书助手、超声质控助手等产品已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天津市海河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同济医院等项目中落地。
创业慧康:AI+医疗系统管理、医院管理
创业慧康处于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第一梯队,2023年,公司与浙大计算机创新研究院合作,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浙大版的医学知识库及慧康-启真医疗大模型;公司利用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普适化平台基于类GPT算法的嵌入式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CDSS 已通过多家医院、区域试点用户的使用并正式发布;智能就医助手已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成功运行;产科全流程闭环的智能专科电子病历也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试点运行。
今年以来,公司作为核心承建商参与建设的“江西省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全面上线运行,这是全国首个以省级为单位集中部署的基层医疗一体化系统,也是首个全国产化环境部署的智慧医疗系统;公司与飞利浦共同研发的飞悦康 CareSync一体化智慧医院信息系统问世,增强了产品在医保、中医、护理以及报表等方面的产品特性;大模型应用方面,公司基于慧康-启真大模型和慧意GPT 平台,推出多款产品:会思考的电子病历 Smart EMR、患者自己的医生My Doctor、数智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 GP)、日常工作助手(Digital Assistant,DA)、融合了 AI 大模型的新一代医卫产品基座——慧易低代码平台CodeEase等。
当前,人工智能在我国各行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根据IDC数据,2023年,人工智能在我国互联网、电信、政府、金融等行业的渗透率分别为89%、68%、65%、64%。我们认为,随着国产大模型的逐步成熟,以及大模型在我国教育、办公等行业场景的持续落地,参考我国数字经济的巨大体量,我国AIGC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05
低空经济政策持续催化,eVTOL试点城市确立有望加速产业布局
低空经济是以eVTOL飞行器为重要牵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形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当前政策推动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近期空军表态支持五省低空改革,中央空管委确定六个eVTOL试点城市,有望进一步加速产业布局。根据赛迪顾问统计,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同比增长33.8%,预测到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我们认为,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地方积极布局的背景下,低空经济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具体来看,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低空飞行保障等细分行业均将受益于低空经济的发展。
5.1 政策:国家与地方政策加快推进,低空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期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体包括距离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以内、视地区特性和实际需求可延伸至3000米以内空域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早在2021年2月,低空经济就首次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此为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经济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发展前景广阔。根据赛迪顾问统计,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同比增长33.8%,预测到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全球市场来看,按照Morgan Stanley的预测,203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UAM)规模550亿美元,2040年达到1万亿美元,2050年达到9万亿美元。
国家政策层面,2010-2020年是低空概念提出以及低空经济初步发展的时期,2021年伴随首次写入国家规划,我国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了促进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到“十四五”期间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出台正在提速,2023年,无人驾驶航空器立法出台,空域管理条例等也在不断细化,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地方层面,2024年年初,多地区都将“低空经济”写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此外还有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有涉及低空经济的内容,以及我们看到,深圳、广州、成都、苏州、珠海、赣州等城市也将低空经济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以来各地政策持续催化,多省市跟进发布低空经济细化的发展方案,省市级层面,广东、安徽、山东、浙江、海南、山西、四川、河北、湖南、陕西、黑龙江、湖北、河南、上海、内蒙古、重庆、北京、广西等地已出台相关工作方案或征求意见稿;地市级层面,深圳、广州、惠州、苏州、南京、台州、漳州、扬州、十堰、武汉等多地陆续出台实施方案。
5.2 制度:空域管理改革为低空发展提供条件,eVTOL试点城市确立有望加速产业布局
空域管理制度的变化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自2000年以来我国低空空域管理经历多次改革,由军方主导逐步转向军民融合发展。美国在60年代开放了3000米以下的空域,eVTOL和直升机可以在无限制空域(一般为G级空域)自由飞行,低空空域管理基本趋向民用化管理。我国空域管理制度正在向国际接轨,根据中国民航局于2023年12月21日最新发布的《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国家将空域划分为A、B、C、D、E、G、W七类,其中A-E类为管制空域,需空管部门进入许可(金麒麟分析师);G和W类空域(大致对应300m以下非A-E类的低空空域)为非管制空域,进入前报备即可。eVTOL飞行范围通常涉及D、E、G、W类空域,无人驾驶类目前集中于W空域,这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空域管理制度改革进入实质落地阶段,有望加速产业布局。今年11月,空军在京组织新闻发布会介绍庆祝空军成立75周年以及参加第十五届中国航展有关信息。空军参谋部大校方奇勇表示,空军和民航部门将支持四川、海南、湖南、安徽、江西5省低空改革和深圳无人机城市飞行试点,飞行计划审批时限由5天压减至3天,紧急飞行即报即批,非管制空域提前2小时报备即飞。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在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六个试点城市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试点文件对航线和区域都有相关规划,对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意味着相关地方政府要承担更多管理责任。
与此同时,多地着手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今年11月,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印发《上海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前,将全面形成上海市低空公共航路网络架构,计划设低空飞行航线不少于400条。低空飞行起降点以及通信、导航、监视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内蒙古自治区日前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则聚焦于合理划设低空空域、搭建监管服务平台,以及稳妥有序布局基础设施。
5.3 产业链:涵盖基础设施、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飞行保障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了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四个核心板块;应用场景丰富,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具体来看:
1)低空基础设施:既包括与通航机场相关的设施设备,比如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飞行营地、飞行服务站、维修基地、通讯、导航、气象、油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也包括低空新型基础设施,比如低空空域管控系统、无人机飞行信息系统、无人机反制系统等的建设与运行。以机场为例,根据民航局,截至2023年底,全国通用机场449个,4年复合增长率为16%(vs境内民航运输机场数4年CAGR+2%)。
2)低空飞行器制造:包括低空飞行器关键系统及零部件(动力系统、机载系统、飞控系统、抗干扰系统)、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低空飞行器中,由于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行范围可达到50-200千米,巡航速度可达到50-200千米每小时,能以较高的性价比满足UAM的需求,吸引了市场最大的关注。
相比其他类型飞行器,eVTOL有以下优势:1)垂直起降,相比固定翼飞机,eVTOL不需要借助机场跑道可实现垂直起降场飞行;2)使用电池作为能源,相比燃料动力更低碳环保,同时具有低成本优势,使用电力能源驱动低于使用传统燃料动力,运营成本大幅降低。根据麦肯锡测算,与传统直升机每可用座英里4-6美元的直接运营成本相比,eVTOL可以下降至0.5美元。3)eVTOL相比直升机噪音更低,尽可能飞到商业/社区中心,提高市内运行覆盖度。4)电池和电机驱动技术简化机械设计结构,具备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
3)低空运营服务:包括低空飞行各类场景(比如载人客运、载物货运、公共服务、警务安防等等)的运营,以及低空设施维护、低空飞行器维修、低空飞行培训等等。无人机和通用航空是承载低空运营的主要产业。①无人机:国内来看,无人机主要应用于个人消费、地理测绘、影视航拍等领域,在应急救援、通信中继、气象探测等应用场景也在不断被开发,同时,无人机物流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应用。赛迪顾问统计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到1174.3亿元。根据民航局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大概有2000家,运营无人机的企业1.9万家;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有统计的民用无人机全年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②通用航空:产业同样用途广泛、运营形态多元,在工农业生产、航空消费等方面更具优势,在抢险救灾、医疗救援等公共服务领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也将整体受益于低空经济的发展。根据民航局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航企业(不含无人机)达到690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303架,全年作业飞行137.1万小时,近三年年均增速达12%。
4)低空飞行保障:指保障低空飞行活动顺利展开的一系列监管与服务,主要包括适航审定、检测检验服务、空中保障服务、地面保障服务。监管角度,由民航局承担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相关工作。目前,我国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基本成型,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区域信息处理系统与全国27个飞行服务站实现联网运行,日常通航飞行申请时限由飞行前一天15时提出、21时前批复,缩短为起飞前4小时提出、起飞前2小时批复,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紧急特殊飞行任务随报随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上线,平台提供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登记、适飞空域查询、飞行活动申请等服务,实现低空飞行监管、服务全覆盖。产业角度,除了与低空飞行相关的检测、加油、停机等地面服务产业外,提供低空飞行情报产品、气象产品的信息服务产业也在其中。
06
投资建议
展望2025年,结合计算机行业业绩拐点的来临以及新质生产力未来的发展预期,我们看好三条投资主线:1)受地方化债推动业绩改善最为直接的信创产业;2)算力需求巨大且国产芯片逐渐崛起,端侧及行业侧应用持续落地的AIGC产业;3)政策持续催化,产业布局加速的低空经济产业。我们认为,信创、AIGC、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将在未来加快发展,相应主题将在二级市场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我们维持对计算机行业“强于大市”的评级。
1)信创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当前,我国信创基础软硬件已经实现从可用到好用,但如果信创基础软硬件与行业客户业务系统的适配进度低于预期,则将影响信创向业务系统的拓展,我国信创产业将存在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2)大模型产品的应用落地低于预期。当前,我国国产大模型已经开始在搜索、办公、传媒、医药、金融、教育、智能汽车等B端和C端应用场景持续落地,如果产品的市场拓展不及预期,则我国大模型产品的应用落地将存在低于预期的风险。
3)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不及预期。政策推动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地方积极布局的背景下,我国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如果未来低空经济与产业融合的应用场景的落地进度低于预期,则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将存在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评级说明及声明
(转自:平安研究)